第十章 王羲之的传说之萧翼计赚《兰亭》
书圣王羲之 作者:谢贞秀|刘瑞轩
据唐代何延之《兰亭记》记载:羲之的原本《兰亭序》传到七世孙智永手中,智永为永欣寺禅师。智永年近百岁而卒,又将遗书传给弟子辨才。辨才博学能文,棋琴书画,无不精通。临智永书法,可以乱真。辨才在寝房梁上凿一暗槽,用来贮藏《兰亭序》,比智永禅师还要珍惜。
到贞观年间,唐太宗酷爱羲之书法,化重金在全国搜购羲之法帖,唯有《兰亭序》没有得到。唐太宗多方打听,得知此真迹在辨才手里,于是召辨才入宫内询问。辨才回答说:“先师在日,曾经见到过;自禅师丧后,几经战乱,迷失不知下落。”太宗为得到《兰亭》,日夜思虑,寝食难安。又拿辨才没办法。这时尚书右仆射房玄龄上奏道:“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足智多谋,又擅才艺。如果派他任使者,可以成功。”
太宗于是召见萧翼。萧翼奏道:“如果作公使,不可能得到。请让我微服私行,随身需带三件‘二王’法帖,”大宗答应了他的要求。
萧翼換上黄色衣衫,装扮成潦倒书生,来到山阴(今绍兴)永欣寺。辨才见是一位书生,便请入房内略谈。二人谈诗论文,下棋弹琴,感情融洽,相见恨晚。过十多天,萧翼拿出梁元帝画的《职贡图》,让辨才欣赏,辨才赞赏不已。话题自然引到书画上,萧翼说:“我的先辈都学二王书法,我自幼也喜练王书,现在还随身带着几通二王帖。”遂将“二王”书帖出示给辨才鉴赏。辨才说:“是二王真迹,可是并不是精品。贫僧有一真迹,非同一般。”萧翼问:“什么帖?”辨才答:“《兰亭》”萧翼假装笑道:“数经离乱,真迹怎能尚在,必定是响拓伪作。”辨才便将屋梁上槽内藏的《兰亭》取下来,让萧翼观赏。萧翼虽嘴里说:“不一定是真迹”,心里却暗自高兴。
一天,辨才到严迁家做佛事,萧翼便乘机潜入辨才寝房,将《兰亭序》和自带的“二王”法帖取走。萧翼去见都督齐善行,向他宣示敕旨。都督立即派人召来辨才,萧翼现出御史身份,对辨才说:“奉敕来取《兰亭》,《兰亭》今已到手,故唤师傅来作别。”辨才闻听又惊又惧,哽咽难言。
萧翼乘车马快速回到京城,奏明皇上。太宗大悦,因房玄龄举荐使者有功,赏锦采千段。又提拔萧翼为员外郎,加五品,赏内厩良马两匹,庄宅各一区。因辨才年逾八十,虽秘藏《兰亭》,也不忍加刑,仍赐物三千段,谷三千石。不过老僧因忧惧患病,不久病逝了。
太宗命供奉拓书人赵模、韩道政、冯承秦、诸葛贞等人,各拓数本,以赐皇太子及诸王、近臣。贞观二十三年,皇帝病重,临终,对李治(太宗之子)说:“我想向你求一物,你很孝顺,不会违背我的心意吧。我最心爱的帖是《兰亭》,我千秋后可让我带去。”李治哽咽流涕,俯首听命。于是,《兰事序》成了太宗的殉葬品。从此,《兰亭》真迹永绝于世。